2025年7月15日,为紧密对接我校正在谋划的“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同时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赋能区域发展,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与江津区政协民盟界别小组、民盟江津区委会高校支部联合开展“科技赋能新江津,书香聚力谋发展”主题调研活动。活动在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校区举办,通过实地调研、学术交流与读书分享相结合的形式,探索科技助力江津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与会人员现场考察了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副主任杨俊教授现场讲解了实验室在智能建造、结构安全监测等领域的前沿成果,重点展示了大跨拱桥智能建造技术、隧道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等应用于山区交通建设的创新实践。

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徐湃详细汇报了实验室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及地方发展的建设情况,其核心学科领域的创新突破与转型升级是学校未来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唐启智博士后分享了大跨拱桥智能建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展现了科技对提升山区交通效能的支撑作用。在读书分享环节,江津区统计局副局长向玫霖以“这个世界会好吗”为主题,分享了阅读心得,提出“科技需与人文关怀并行”,引发与会者共鸣。

在自由讨论环节,双方聚焦三大关键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一是山区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二是科技赋能江津高质量发展,三是人才与民生关切。江津区城市管理局苏漫围绕重庆市中长隧道监测管理问题,呼吁建立智能化维护体系;江津区城市建设事务中心邹秀娟提出既有桥梁加固需求,建议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江津区社会保险事务中心胡保强建议提高社保基数与企业年金,增强科研人才保障;双福育才中学校余丽提出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培育未来工程人才。
江津区政协副主席、民盟江津区委会主委刘安兵在总结讲话中强调:“高校智力资源是江津发展的核心动能。未来需推动实验室成果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并与学校学科专业转型升级衔接,在智慧交通、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可落地的合作项目。”他特别提出打造桥梁博物馆、建立校企联合攻关机制等行动计划。

本次联合调研活动为学校学科专业如何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和思路启发;是高校党组织与民主党派协同履职的创新实践,以科技为纽带,促进高校科研与民盟参政议政深度融合;形成多项务实建议,包括桥梁安全加固、智慧隧道监测、青少年科普基地建设等,为江津区交通升级与产业转型提供智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