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山区实验室
  • 中文版
  • English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历史与积淀
      • 实验室简介
      • 实验室主任
      • 组织机构
      • 建设管理团队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 奖励
    • 试验平台
      • 实验室风貌
      • 高端试验平台
      • 大型仪器设备
    • 重大工程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公众开放
      •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 实验平台
      • 学术委员会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历史与积淀
      • 实验室简介
      • 实验室主任
      • 组织机构
      • 建设管理团队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 奖励
    • 试验平台
      • 实验室风貌
      • 高端试验平台
      • 大型仪器设备
    • 重大工程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公众开放
      •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 实验平台
      • 学术委员会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正文

  • 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25年专职科研人员招聘公告
  • 【聚焦“双一流”】振奋人心!院士专家共同见证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
  • 服务海洋能源工程——我校承担的漂浮式风电技术试验方案顺利通过评审
  • 服务国家重大工程——我校承担的厦金大桥(厦门段)观音山互通主线桥施工监控方案评审通过
  • 传承“两路”精神 赋能桥隧创新——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赴“两路”精神育人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正文

【聚焦“双一流”】振奋人心!院士专家共同见证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
作者:日期:2025年07月13日浏览:[]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总里程、桥梁和隧道总数均为世界第一。特别是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沿线60余个国家待建交通基础设施体量达到50万亿元以上。独特的地质地貌、严峻的气候条件、频发的自然灾害,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面临着重大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了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诸多难题和产业赋能的有效路径。

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核心引擎,重庆交通大学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作为2023年度重庆市市属高校唯一获批的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致力于破解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运维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共性应用基础理论,满足高水平建设与运维的迫切需求;高效集聚优秀人才与科研团队,深度整合研究及技术资源;积极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实现“一带一路”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有力支撑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实施。

实验室的获批建设,是学校顺应全球科技发展浪潮、深化国际科研合作的关键举措,是助力“双一流”建设迈向新高度的坚实阶梯,更是为构建全球智慧交通网络贡献中国方案的生动实践。

2025年7月10日上午,院士专家、国际友人齐聚重庆交通大学,共同见证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并出席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

教育部科技司原一级巡视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秘书长高润生,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永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杰出教授郝洪,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终身教授杨先一,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史才军,长安大学副校长、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学部委员会副主席兼隧道工程学部主席陈建勋,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钟国辉,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IASCM)中国分会理事李永乐,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教授戴建国,日本早稻田大学特聘研究员、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会长福泽荣治等院士专家及领导嘉宾;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赖远明,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出席启动仪式。

领导寄语 揭牌成立 共同见证实验室启动运行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主持仪式,向院士专家、领导嘉宾及国际友人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情况,希望各方继续关心关注学校发展,鼎力支持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在致辞时对海内外专家学者、学术委员会委员表示欢迎,对院士专家、领导嘉宾长期以来对重庆交通大学建设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宫辉介绍了重庆交通大学发展历程及科研平台、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系列成绩,并表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启动,是落实重庆市委“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部署的主动作为,更是面向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的挺膺担当,标志着我校在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装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与病害诊断、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与性能提升等前瞻性、战略性与引领性研究中迈入了新阶段,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开辟了新战场。

未来,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将着力搭建高水平联合研究平台,与国内外顶尖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军企业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或创新网络,共同产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科技成果。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将在战略发展规划、研究领域布局、重大科研任务凝练、人才引育、指导青年骨干成长与发展、推动实验室与国际顶尖机构深度合作、提升实验室国际影响力、塑造学术品牌等方面倾注智慧、把航导向。

“希望各方悉心指导、鼎力支持、共同努力,推动实验室在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感知、认知、决策、协同、韧性、绿色等方面基础理论与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在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上续写属于重庆交通大学的时代华章!”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表示,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不仅汇聚了重庆交通大学在智慧桥梁、低碳隧道、智能建造等领域学科优势,更依托国际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协同网络,搭建起“基础研究共融—关键技术共攻—场景应用共享”的跨国创新平台。

蒋云芳就实验室建设和学术委员会更好赋能提出三点建议。当好国际协同创新的“连接器”,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全球视野和顶尖智库优势,聚焦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数字化、低碳化、韧性化等国际前沿方向,牵头设计跨国联合研究计划,推动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打造智慧交通人才的“孵化池”,构建“跨境项目实践+双学位认证”培养体系,开设“智能传感+交通运维”“数字孪生+低碳材料”等前沿交叉课程,培育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工程师。构建成果转化落地的“快车道”,依托学术委员会资源网络,推动实验室成果在“一带一路”重大工程中示范应用,建立以产业价值与国际影响力为核心的双重评价标准,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世界各地。

“市委教育工委将在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真诚期待各位院士、专家为重庆破解山地交通智慧化难题把脉开方,让更多‘重庆技术’走向世界,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硬核力量!”

仪式上,领导嘉宾共同见证重庆交通大学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揭牌。

揭牌仪式后,蒋云芳副主任为赖远明校长、杨先一院士颁发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聘书。

赖远明校长为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他们是:杨永斌院士、郝洪院士、杨先一院士、史才军院士、陈建勋副校长、钟国辉教授、李永乐教授、戴建国教授、福泽荣治研究员。

赖远明校长为杨先一院士颁发重庆交通大学人工智能方向首席科学家聘书。

国际合作 携手同行 共同助力实验室行稳致远

为深度融入全球智慧交通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学校携手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中国西班牙科技协会,共同搭建跨国界、跨学科、跨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助力实验室建设出新出彩、行稳致远。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先一、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将致力于国际一流实验室建设开展交流合作。

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会长福泽荣治、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将致力于在交通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欧洲科学院院士、西班牙马德里高等材料研究院资深科学家、协会主席王德义与学校线上签约,双方将致力于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国际科研拓展等方面开展合作。

联合培养 踌躇满志 优秀学子开启跨国研学新征程

为深化实验室“国际联合培养-前沿技术共研-创新成果共享”实践机制,学校选拔出颇具潜力的优秀学子参与本次跨国研学。

从百余名报名研究生中,学校通过专业成绩考核、科研潜力评估、外语能力测试以及综合面试等多轮筛选,最终确定41名学生代表,他们将肩负时代使命,远赴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等合作院校开启跨国研学新征程。

同学们将置身全球智慧交通创新高地,在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等领域与世界顶尖学者共破科技壁垒,携国际产业伙伴共探应用场景。愿同学们以“交通报国”的志向锤炼全球胜任力,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勇攀科技高峰,既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更当智慧交通国际标准的参与者、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为构建人类交通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出谋划策 共谋发展 院士专家齐心贡献智慧合力

启动仪式后,学术委员会专家围绕实验室建设方案,从研究方向、团队建设、国际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就实验室稳健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学术委员会会议凝聚了中、澳、加等多位院士和专家的集体智慧,他们以全球视野提出的前瞻性指导意见,为实验室锚定了“解决卡脖子技术、定义未来交通形态”的攻关方向。

揭牌仪式前,院士专家、领导嘉宾一行还实地考察了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一条: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25年专职科研人员招聘公告
下一条:服务海洋能源工程——我校承担的漂浮式风电技术试验方案顺利通过评审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 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地       址:
  •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福星大道1号
电子邮箱:
  • mbte@cqjtu.edu.cn
技术支持:
  • 拾级教育
联系电话:023-62789147

Copyright © 2020 渝ICP备110076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