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山区实验室
  • 中文版
  • English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历史与积淀
      • 实验室简介
      • 实验室主任
      • 组织机构
      • 建设管理团队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 奖励
    • 试验平台
      • 实验室风貌
      • 高端试验平台
      • 大型仪器设备
    • 重大工程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公众开放
      •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 实验平台
      • 学术委员会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历史与积淀
      • 实验室简介
      • 实验室主任
      • 组织机构
      • 建设管理团队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 奖励
    • 试验平台
      • 实验室风貌
      • 高端试验平台
      • 大型仪器设备
    • 重大工程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公众开放
      •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 实验平台
      • 学术委员会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正文

  • 【聚焦“双一流”】重庆交通大学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坝道工程医院山区桥隧分院成立仪式隆重举行
  • 新重庆-重庆日报:8位院士坐镇 重庆交通大学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揭牌暨坝道工程医院山区桥隧分院成立仪式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ugen Brühwiler教授来访
  • 重庆交通大学举办桥梁抗震学术报告与研讨会
  • 重庆交通大学组织召开国家自科基金优青(海外)项目申报辅导会

正文

央广网:探秘国家重点实验室 亲子搭起“人生第一座桥”
作者: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城学院日期:2024年11月08日浏览:[]


11月2日,30名中小学生走进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家们的带领下探寻桥隧建设的科学奥秘。

本次活动由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央广网重庆频道联合主办,是重庆交通大学建校73周年多彩金秋系列——“科学绿洲‘重’植梦想”科普活动之一,也是青少年科普社群“龙龙科学邦”策划的“长见识”系列活动的首站。

学生们参观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央广网发冉静燃摄)

实验室有“四大金刚”

据介绍,在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里有着“四大金刚”:国际领先的环境/荷载耦合加载试验平台、隧道及地下结构三维模型试验系统、特大跨拱桥建设维护综合试验平台,以及正在抓紧建设的山区主动式控制风洞试验平台。

名称虽然都是专业术语,但科学家们用朴实的语言进行着细致地讲解,孩子们不仅能听懂,还能积极互动,“大部分斜拉桥都是对称的,为什么千厮门大桥不是对称的?”“桥中间通常用钢结构,混凝土可以让桥更加坚硬吗?”……看着实验室专业设备,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孩子们的疑问被一一解答。

在世界最大跨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1:10缩尺的桥梁模型前,孩子们不时惊呼,好奇地抬头打量。当谈到桥梁的结构维护,有一位学生家长还与实验室讲解员李池层进行了交流讨论。不仅是孩子,连家长也借着机会跟着学习。

大国桥梁世界名片

在实地考察环节,中小学生们了解到实验室承接了许多国家级重大的科研项目,正是在众多这样的研究、不断累积的成果和全体桥梁人的努力下,才支撑起“大国桥梁”的名片和自豪感。

实验室副教授程崇晟介绍道,实验室参与设计的“万县长江大桥”是连接318国道线的一座特大型公路配套桥,也是长江上第一座单孔跨江公路大桥,同时它也是当时世界上同类型跨度最大的拱桥。

在“科学会客厅”环节,程崇晟从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桥梁的对比切入,用“断桥残雪”和“再别康桥”来引入,给孩子们讲解桥梁的知识,既有案例,又有科学,还融入剧情,让孩子和家长们佩服科学家渊博的知识,整个过程深得孩子与家长们的青睐与赞赏。

程崇晟讲解桥梁相关知识(央广网发实验室供图)

“人生的第一座桥”

在“学以致用”亲子PK环节,孩子和家长们的能动性被激发出来。在实验室研究员杜疆介绍了游戏规则和搭建技巧后,孩子和家长们开始用木棍搭建“桥梁”模型,共同建造属于父母和孩子的“第一座桥”。在这场以搭建长度论英雄的趣味比赛中,何彦泽小朋友以102厘米的成绩获得了冠军。

搭建“桥梁”PK赛(央广网发 艾雨晗 摄)

守护“隧隧”平安

“我们模拟隧道里如果发生火灾、在不同风速下,烟雾的分布规律等课题,并通过模型中的众多传感器,找到减少甚至杜绝灾害发生的可能。”隧道及地下工程通风防灾综合试验平台的讲解员告诉孩子们,很多项目的研究成果都应用于实际工程建设中。这些成果为提升隧道的整体设计和建造能力、提高通行效率,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孩子们在隧道地下工程通风防灾综合试验平台处学习(央广网发实验室供图)

“如果你们能受到科学的启发,想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就达到目的了。”实验室副主任杨俊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事物去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很重要。在寻找兴趣的过程中,科学是贯穿始终的,科普活动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科学对社会是有用的,从而产生热爱,因为热爱能投身到科学的事业中。

央广网:https://apicnrapp.cnr.cn/html/share.html?id=29576344&ui=KcX3x5FiAFQrWvAoWxOceU6GPxyCf0Axnt3ZIa2m9kp6/2wFrwdF9keQ5qymP/6D&action=share&type=1

 

上一条: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景全莅临重庆交通大学指导交流
下一条:重庆交通大学师生应邀参加202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 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地       址:
  •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福星大道1号
电子邮箱:
  • mbte@cqjtu.edu.cn
技术支持:
  • 拾级教育
联系电话:023-62789147

Copyright © 2020 渝ICP备110076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