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山区实验室
  • 中文版
  • English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历史与积淀
      • 实验室简介
      • 实验室主任
      • 组织机构
      • 建设管理团队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 奖励
    • 试验平台
      • 实验室风貌
      • 高端试验平台
      • 大型仪器设备
    • 重大工程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公众开放
      •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 实验平台
      • 学术委员会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历史与积淀
      • 实验室简介
      • 实验室主任
      • 组织机构
      • 建设管理团队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 奖励
    • 试验平台
      • 实验室风貌
      • 高端试验平台
      • 大型仪器设备
    • 重大工程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公众开放
      •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 实验平台
      • 学术委员会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正文

  • 【聚焦“双一流”】重庆交通大学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坝道工程医院山区桥隧分院成立仪式隆重举行
  • 新重庆-重庆日报:8位院士坐镇 重庆交通大学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揭牌暨坝道工程医院山区桥隧分院成立仪式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ugen Brühwiler教授来访
  • 重庆交通大学举办桥梁抗震学术报告与研讨会
  • 重庆交通大学组织召开国家自科基金优青(海外)项目申报辅导会

正文

第1眼-重庆广电:深中通道|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2014级校友 95后建设者的故事:“我来自桥都重庆!”
作者:日期:2024年07月01日浏览:[]

    6月30日,备受瞩目的深中通道通车。这样一个超级工程“从无到有”,其背后,有着重庆建设者们怎样的故事呢?在施工现场,第1眼新闻记者认识了一位95后的重庆小伙,从2018年深中大桥开工初期,他就来到现场。那时,茫茫大海上没有任何立足之地。他在伶仃洋上一干就是六年,与项目团队共同建设这座世界级大桥。

当记者见到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项目工程部部长李思吟时,他正在大桥锚碇处进行通车前的最后巡查。

深中大桥是一座全长2826米、主跨1666米的三跨全漂浮体系悬索桥。作为一座重力式悬索桥,所有的荷载都需要锚碇自重来承受。因此,深中大桥的单个锚碇用了约35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总重量约100万吨,是世界海中悬索桥中最大的,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李思吟回忆道,刚开始到现场时,眼前只有茫茫大海,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在海中建立一个平台,以便后续施工锚碇基础和锚体。伶仃洋这一带全是海上作业,且有深厚的淤泥层,没有任何承载力,这就是第一个难题。第二个难题是在高盐、高湿、高温的海洋环境下,确保结构物能够经受住腐蚀的考验,挑战非常大。

在这种条件下直接打桩,就如同“豆腐上插筷子”,精度和稳定性都难以控制。为此,李思吟和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围堰筑岛”的方式:固结淤泥层、抛填砂石垫层,再采用锁扣式钢管桩施工,同时还运用了地连墙成槽等技术。这一方式开创了宽阔海域建造大跨度悬索结构体系桥梁工程的先河。

不仅是锚碇施工,包括大桥主塔爬升、主缆架设、钢箱梁吊装等每个环节都充满挑战。这位95后的小伙子感到庆幸能参与其中。李思吟说,深中通道与港珠澳大桥齐名,刚毕业时得知将参与这样的工程,他觉得非常有挑战性,“我最大的感受是希望把这件事做好。大约有三年时间,我住在海上,一个月上岸一次或两次,有四年都是在这里过年的。”

李思吟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桥梁和建筑有着特殊的感情。大学期间,他在重庆交通大学学习桥梁工程专业。老师常说“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重庆”,这让他更加坚定了选择桥梁建设事业的决心。

“现在我非常激动,因为参与了六年的工程终于要通车了!”李思吟说。虽然还不确定下一个项目会在哪里,但他希望作为一个重庆人,通过深中通道建设积累的经验,把重庆的建桥技术和桥梁文化带到更多地方去。


第1眼-重庆广电:深中通道|95后建设者的故事:“我来自桥都重庆!” (cbgcloud.com)


 

上一条:致敬,深中通道修建过程中辛勤耕耘的重庆交大人!
下一条:喜讯:重庆交通大学新增1位重庆市“杰青”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 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地       址:
  •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福星大道1号
电子邮箱:
  • mbte@cqjtu.edu.cn
技术支持:
  • 拾级教育
联系电话:023-62789147

Copyright © 2020 渝ICP备110076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