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于我校“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高温隧道施工隔热降温综合试验平台”建设中期检查暨研讨会。蒋树屏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晓雯教授、黄锋教授、李林杰副教授、杨冬博士生参加。
该平台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岩温隧道轻骨料混凝土初期支护全寿命周期隔热机制研究(52078090)”支撑,重庆交通大学、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建。自2022年6月开始建设,现已取得阶段性建设及科研成果。
试验平台检查合影
基于高温隧道存在洞内温度高、洞内外温度差异大、洞内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湿热型)等工程科学问题现象,依托我国最高温公路隧道云南省红河州建个元高速尼格隧道(岩温88.8℃),围绕高温隧道轻骨料混凝土隔热,高温(或常温)隧道通风降温、除湿,高温隧道围岩、掌子面、水化热、生物热及机械热多热源,高温隧道喷层隔热,高温隧道浮力流非等温自然流动,基于地热能的竖井自然通风等关键问题研究,研制“高温隧道施工隔热降温试验平台”。
高温隧道热湿环境相似模型试验系统组成
类比两车道公路隧道(缩尺1:8),模型全长10m,衬砌断面高1.12m×底板宽1.4m×衬砌厚0.03m,断面周长4.5m、面积1.44m2。模型最高加热温度125℃,最大加湿度98%,最高风速7m/s(换算实体隧道19.8m/s,属8级大风,可折毁树枝),是现国内外有报道尺寸最大、功能最全的高温隧道热湿环境相似模型试验平台。
不同岩温、风速下洞内拱顶温度-湿度随时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