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山区实验室
  • 中文版
  • English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历史与积淀
      • 实验室简介
      • 实验室主任
      • 组织机构
      • 建设管理团队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 奖励
    • 试验平台
      • 实验室风貌
      • 高端试验平台
      • 大型仪器设备
    • 重大工程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公众开放
      •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 实验平台
      • 学术委员会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历史与积淀
      • 实验室简介
      • 实验室主任
      • 组织机构
      • 建设管理团队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 奖励
    • 试验平台
      • 实验室风貌
      • 高端试验平台
      • 大型仪器设备
    • 重大工程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公众开放
      • 开放课题
    • 运行管理
      • 实验平台
      • 学术委员会
      • 规章制度
    • 党建工作

正文

  • 【聚焦“双一流”】重庆交通大学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坝道工程医院山区桥隧分院成立仪式隆重举行
  • 新重庆-重庆日报:8位院士坐镇 重庆交通大学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揭牌暨坝道工程医院山区桥隧分院成立仪式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ugen Brühwiler教授来访
  • 重庆交通大学举办桥梁抗震学术报告与研讨会
  • 重庆交通大学组织召开国家自科基金优青(海外)项目申报辅导会

正文

第1眼:走进重点实验室 为桥梁隧道做“体检”的实验室
作者:第1眼日期:2019年02月13日浏览:[]

第1眼原文链接:走进重点实验室 为桥梁隧道做“体检”的实验室
 

 第1眼-重庆广电  

 

参与建设10座“世界之最”的桥梁隧道,累计获得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些荣誉,属于同一家科研机构-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重点实验室。成立40多年来,它在许多穿山越水的交通工程中大显身手,还默默守护着这些桥隧工程的“健康”。
 

走进实验室,记者仿佛来到了一个小小的桥梁王国。拱桥、玻璃桥、拉索桥等桥梁类型在这里琳琅满目,而且都是严格比照实际桥梁的内部结构与材料,“克隆”出的微缩模型。有了它们,科研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大桥进行“身体检查”。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万州长江大桥下面的主拱圈1:100的缩小模型,万州长江大桥已经使用了20多年,50甚至100年之后,它的健康程度如何?它的使用寿命预计会有多长呢?借助这个模型里面70多个传感器,试验人员能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预测与分析。
 

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世亚告诉记者,他们对桥梁模型进行全过程的力学性能试验,做破坏实验,看它的开裂状况,变形的规律,寻找结构的剩余寿命跟这些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大概一个月左右,可以出结果,给出运营维护的指导意见。
 

为提高实验精度,在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一座新的实验基地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到今年年底,结构环境与荷载耦合加载试验系统、特大拱桥建设维护试验平台、大型隧道及地下工程三维加载试验系统等就将全部投入使用。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周建庭介绍,以结构和环境耦合试验平台为例,它是可变尺度的,可以从36个m³,变到688个m³,它的规模目前是国际上土木工程界最大的,它在一个小时之内,温度可以从零下70℃到零上100℃,在这个试验平台里做一个星期试验,就相当于实际上几年的加速时间。
 

据了解,这座实验室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如今在国内山区桥梁与隧道建设领域已是声名鹊起,并先后参与了终南山隧道、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的建设。“高寒隧道防排水与抗防冻理论和技术”“近发震断层隧道的抗减震技术”等一批技术难题,也在这里得到攻克。
 

周建庭表示,希望依托这个试验平台的建设,来推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参与到更多国家和重庆市的重大工程中,让山区桥梁与隧道这个领域,听到更多这个实验室的声音。

上一条:上游新闻:重庆交大首获“鲁班奖”,这个实验室诞生了10项世界第一的桥隧工程
下一条: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8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 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地       址:
  •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福星大道1号
电子邮箱:
  • mbte@cqjtu.edu.cn
技术支持:
  • 拾级教育
联系电话:023-62789147

Copyright © 2020 渝ICP备110076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