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13日 15:07  发布人:实验室
         
2020年3月16日,科学技术部、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于1999年建成首批桥梁结构工程交通部重点实验室,2000年建成首批结构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06年建成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0年经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4年建成首批山区桥梁与隧道长期性能及安全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2020年3月经科技部、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运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以来实验室围绕国家交通建设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制约我国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的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建设、养护、管理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在历次评估中均获得优秀等级,先后被评为交通运输部学术交流优秀单位、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创新平台、重庆市创新平台、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先进集体。
       实验室主任由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周建庭教授担任,郑皆连、杨永斌、杜彦良、赖远明四位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汇聚了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16名国家级人才、35名省部级人才的187人研发团队。形成了三支创新研究团队,一是由郑皆连院士领衔,包括顾安邦、周建庭、周志祥等教授组成的大跨拱桥建设与维护创新团队;二是由杜彦良、杨永斌院士领衔,包括张劲泉、杨先一等教授组成的山区桥梁状态感知与性能提升创新团队;三是由赖远明院士、蒋树屏大师领衔,包括喻文兵、梁波等教授组成的山区隧道建设与运维创新团队。
       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0项,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56项,理论和技术支撑了12项世界第一的桥隧工程。基地先后培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隧道领域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蒋树屏等在内的三万多名桥隧专业技术人员。2008年以来评出的60名全国“十大桥梁人物”中有19人为本基地培养的。

       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为引领,以进藏高速公路、川藏铁路、秦巴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科学问题研究和技术攻关为突破口,建成一支以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为带头人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在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领域科研水平总体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填补级超大跨径拱桥结构理论体系空白,特大跨径拱桥智能建造与先进维护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适于山区的特色装配式组合桥梁建造方法与理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山区桥梁隐蔽结构缺陷智能检监测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克桥梁结构状态全息感知和状态解析难题,引领山区桥梁先进维护技术的发展;解决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危岩崩塌、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等国际性难题,高寒高海拔、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地温及岩溶区等复杂环境隧道建设与管养技术难题。把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国际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领域位居前列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交流合作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成为西部地区交通及城建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的重要智库和支撑平台,为国家宏观决策、西部山区和重庆市地方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